快递物流的未来:大公司能否通吃一切?创新型企业还有机会吗?
2018-12-28 09:19:25
纵观整个物流领域,创新到底带来了什么样的价值?经过几年的发展,“互联网+”这一波浪潮已经逐渐进入尾声,我们想感受一下,这一波资本和创业公司到底留下了一些什么?
从现状来看未来
首先我想和大家分析一下国内物流业的现状。当然,讲物流离不开社会和经济,中国是城乡二元结构非常明显的国家,一方面大家在高大上的场所听到了很多的资本、大品牌、平台和创新,另一方面回到天天作业的现场,大家接触了很多底层的、小乱散的专线公司和个体司机,这种感觉是很分裂的,但这又是不可避免的。
城乡二元结构中,千亿级规模的大型企业,与数量庞大的中小微企业、个体户共存,当这种并存成为常态,创新就要站在当下去看未来,深思创新到底能给市场格局带来什么样的变化,能给社会的进步带来什么样的推动。
物流领域正走在数字化改变行业的主航道上。现在每一位货主,包裹发快递,零担发快运发专线,找黄牛找个体司机…整个链条已经整合得很好了,但是还有广阔的领域是非常分散的。我们能看到订单的入口非常多,服务的环节非常长,参与者众多,有些参与者是自己自成网络的,有些参与者只能集合社会资源来提供服务。
这里面的交接非常复杂,在国际领域,有本身就有海关认证的单证,但在国内物流,可能这些单证就是每一家自己做的面单、提货单、凭证,数据的标准是完全不同的。
未来也许所有的物流订单都汇集到一个统一的大平台里,平台处理信息、单证、流程的交互,最前端由人或机器或机器人来进行物理的位移,这其中的核心就是数据。未来,人们的每一次订单、操作都被记录下来,让平台积累数据,找到可以提升效率的环节,降低成本、提升服务质量,当然,这要求最底层有标准化的一套体系。
创新如何驱动现状向未来的迭代?
在资产、业务与流程三个层面,企业在进行数字化以及基于数字化的服务探索。在这里我列举几个企业,看看他们触摸到了怎样的未来。
比如顺丰前几年一直在做一个项目,他们叫融合项目,融合项目所要达到的就是数字化顺丰,大家现在用顺丰寄东西,快递员手里拿着一个智能终端,这个智能终端就是引导大家做线上下单,这个订单会分配给快递员。
另外快递员会把面单拍下来,然后这个终端就会和后台连接起来,快速地做识别,把面单数字化。只有在最前端也就是下单的那一刻把订单数字化,后端的业务链条才能全部数字化。
与电商类比,像是阿里、京东、美团、饿了么等,只要下单你的订单就是数字化的,所以他们后端的体系才能做到完全数字化。但我们的物流做不到这个程度,前端很多公司都是自己的面单,自己开单,所以后端也没有系统来支撑,而且我们的服务还不够产品化、标准化。
这样完全数字化变得十分艰难,因为只有每家公司都把自己的服务产品化,和系统和线上的订单进行对接,整个逻辑才能串起来。
未来就是多网融合,客户需要一个下单入口,希望综合物流服务企业把快递、零担、整车的订单都在同样一个平台上下单,然后在各大运作体系分配订单,再把相应的信息、结果、时效、价格、服务质量、异常等全部反馈给前端,也就是在内部构建了一个多网融合的订单体系。如果这可以推广到社会化物流体系,将给这个行业带来很大的效益。
了解我经历的人知道我做过两年SaaS的TMS,针对国外的Marketplace交易市场我们进行了很深入的研究,国外的运输市场是可以直接进行下单,并且给你推荐不同的价格、时效、企业。为什么现在国内做不到?因为我们的后端产品做不到。
物流订单的数字化,现在这个比重还很小,即使订单线上化了,如果后端没有标准化的产品体系,没有能够提供稳定服务的操作体系,也是没有办法支撑的。
接下来我展示一些典型的企业:像是普洛斯在做整个园区资产的数字化;爱啃萝卜在做拣选的机器人;G7在做车辆和挂,最近又在做叉车的数字化;万金油在做整个油品的数字化管理;汇管车在做整个卡车的全生命周期的服务;oTMS不仅在做SaaS的TMS,现在也在做运输的一站式动态调度管理;C-WMS在做仓库的SaaS化的协同管理,来支撑全网型的云仓网络的管理…
因为我从上港出来,在港口领域我们才能深切地体会到,单证的电子化对于操作体系带来的重大变化。因为在传统物流领域,单证虽然很重要,但是每一家都有自己的单证。
而在港口这种国际贸易领域,它的单证是统一化的,当你电子化相应的设备交接单、码头的提货单时,如果都符合标准化,车队、代理就不再需要人跟码头做交互去跑很多地方了。他们受理业务的线上比例已经达到了93%,数字化处理业务在港口这个领域正在快速的发展,核心单证都在电子化。
做港口项目给了我很深的启发,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数字化的变革比我们想象的快很多。包括海康威视现在做的,怎么样快速地把一个包裹的条码信息进行采集,然后进行汇总,实现对于货物处理的数字化。
当然,最厉害的就是菜鸟的电子面单,大家知道所有阿里的订单先到菜鸟,菜鸟把它先做数字化,然后把面单分配好之后才给到各家快递公司,所以它永远在各家快递公司的上游。未来,物流领域里除了菜鸟的电子面单就是京东、顺丰的,但是在社会化物流领域,因为没有平台,可能就没有这样统一的订单的标准和流程。
大公司有自己的私有化的网络,能够非常快地把整个网络体系全流程数字化,所以它的订单端的数字化也能够非常快地去对接客户,提供数字化的服务。但这个领域还有很多小公司,我们大量的服务是用社会化的协同的物流网络服务的。
做社会化订单入口的所有企业,面临的挑战就是,你对后端的整体数字化是完全不可控的,因为那是一种社会网。
这种情况下,谁能够把已有的整体网络公司的服务,在前端作为它的订运单的下单平台整合起来,谁就能够比较快地变成一个能够提供稳定可预期服务的订单下单平台。
很多人悲观地想,这样的话只有阿里这样的巨头能做得到,但是我们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企业能做到。
现在看一下国外的的案例:Freightquote,该公司最简单的流程是:获取报价、选择承运商、完善订单信息、下单预订,整合了零担和整车。
如果对接包裹下单的接口,如果有一个三方公司使用这样的平台,是不是就有能力对接所有的业务了?虽然存在价格较高的问题,但企业把业务用线上下单的方式进行处理已经是大势所趋,这就是未来。
多级地址库、价格体系、支撑的标准化的可对接物流产品,这是未来前端有一个统一下单入口的社会化物流的基础。只要这个领域不断在整合,不断在标准化、产品化,未来这个平台占据的空间就会越来越大。
车货匹配,现在是在做整车的,但是提供的还不能称为产品,因为你给他的东西更多地还需要跟司机进行交互。合同物流领域,我们看到壹站、路歌,都在尝试一端接订单、一端接运力,努力把运力标准化提供给前端的客户。
我们把模式创新、软件创新和硬件创新放在一张图上来看,能清晰地看出,在这些创新点上各家公司都做了什么。我们描绘的远景可能还要过几年才能实现,但是现在这么多公司都在从各个侧面把整个数字化往前推进。只不过看谁比较幸运,能够走到最后。
未来的行业格局是什么样?
未来,大公司是否通吃一切?我的看法是,强者愈强、转弯愈难。
大公司都在构建基于数字的平台服务能力,持续的数据喂养,驱动企业越来越大,但是当大环境流量不再增加,成本持续提升、技术迭代带来的价值提升无法覆盖成本提升的时候,就会下行,幻灭也会更快。
如果数据、资本、价值无法高于企业成本的增长、管理水平,大公司就必须找到新的技术、节点来获得新一轮成长。
面对千亿级的物流公司和八十万家中小物流企业并存的现状,创新公司的闯入会怎样改变这个领域?在我看来,过去5年,是物流创业魔幻的5年,众多企业从零到上亿规模,再归零。
在需要奔跑的时候,企业无暇顾及做事情的意义,只是在做事,而忘记方向。如果找到了对的方向或是新的方向,企业规模化的速度非常快;但如果方向错了,幻灭就在瞬间。
在目前这个变革的时代,创新公司来了,所有的格局可能就被击溃了。我们相信在这个时代,一定有创新企业能够从某个维度找到巨大的发展空间,实现快速崛起,但当然,也一定有企业不可避免地会溃败。就像前面讲的,可能会是一个魔幻的经历。
最后用一句话来结束: 幻生幻灭,一场梦。所有的创新,所有的成长,所有的溃败,对于这个行业来讲都是有价值的。只不过,也许是你被他人成就,也许是你成就了他人。
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