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输人文化 > 正文

电影《流浪地球》中的运载车有哪些黑科技?

2019-02-13 09:28:00

  大刘的《流浪地球》载于2000年7月的《科幻世界》,这本科幻杂志陪伴了小编的童年,如今不知还有多少人记得:

电影《流浪地球》中的运载车有哪些黑科技?

  对已经工业化、流水线生产的好莱坞来说,拍一部科幻片根本不是事儿,但是对中国电影人来说,困难怎么形容都不过分。

  因为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因为不管是服装、道具还是布景,《流浪地球》10000件道具中没有一件是可以随便从市场上买来的。

  剧组画了3000张概念设计图,这其中包括行星发动机、地下城、运载车等所有场景的细节构思。

  随后根据概念设计图,他们又画了8000张分镜头画稿。





  为了适应未来世界的生存,影片设计了用于地表运输的运载车,吴孟达说:“这个运载车我都没见过,完全想不到。”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该车采用偏置驾驶室,前保险杠带自救绞盘,前方带车梯,驾驶室左侧是发动机。






  运兵车顶左右两座四联装导弹发射器、中间一挺机枪的后置遥控武器站,很明显是借鉴了美军的LAV-AD防空车。但是双胎的设计在现实中非常少见,单胎足以满足要求。



  《流浪地球》运兵车可以看做将BTR-80拉高放大,特别是典型的侧开门特征,另外车轮分为前后两组的设计也符合BTR系列的基本特征。

  地球联合政府军队的8×8装甲车可以看做“美俄混血”风。


  导演郭帆认为,苏联美学风格“是唯一我们能够找到的、跟中国人有情感连接的工业设计,你可以看长安街依然保留了好多钟楼,特别是军事博物馆,典型的,那是一套美学体系,我们对那个东西有情感。”


  说实话,看电影的时候我就感觉这个运载车的技术水平不比行星发动机低很多,极强的低温启动性能:零下八十度说启动就启动,极强的机动性、通过性、极强的动力水平、加速巨快,自身就能当一个信息联络节点,而且能做到全球范围统一规格大批量生产,重度机械男看了不兴奋才怪。

  《流浪地球》中出现的车辆包括大型运载车、8×8装甲车和10×10装甲车。

  作为片中的“主角”载具,大型运载车体积巨大却十分灵活,同时速度堪比高铁列车,可谓十分威猛,非常适合影视剧的展现。


  运载车是真实制作,央美交通工具设计系老师根据模型设计了车体。


  车体之下,是镜头里不会出现的六轴电动平台,由国内连凯带领的希娜魔夫团队设计并定制编程接口软硬件,其中液压轴承德国进口,电缸国内加工,最后在青岛进行组装调试。


  采矿及装运场景,大型装载机和运输车。

  标语:安全生产,预防先行。


  矿区一派繁忙景象,美学层面偏向于苏联时代的重工业风。


  运载车前后共有7根车轴,采用牵引头+挂车的组合式设计,由电影设定的场景来推断,应该是全轮驱动。


  电影中牵引头和挂车的连接及分离十分方便快捷,所以,牵引头和挂车的连接方式及挂车的驱动方式可以排除机械硬连接和挂车液压驱动,挂车应该是电力驱动,电力来自前面的牵引车。


  从结构上来看,大型运载车类似美军的M1120牵引式卡车,而整车外形却令人容易联想起“白杨-M”战略导弹系统的MZKT-79221通用型16轮运输车。





  带导弹和机枪的运兵车(巡逻车),运兵可以理解,然而车顶的导弹和机枪就令人不解了:人类不是已经全部移居地下了么?为何还需要武器?

  然而,零下80℃并不能全部灭绝地表人类,一定还有生活在地表的人们,只不过他们已经不再受地球联合政府的管辖,算是自生自灭了,带武器的运兵车也是自卫或者执法,再联想到队长等人都带有枪,就更能解释得通了。


  从目前得到的信息来看,地球流浪以后,主要的交通方式是机动车,包括运人的运载车、运石头燃料的卡车。

  尽管出现了飞机,但很少显然不是主要的交通方式。


  可能很多人对运载车一天多从杭州到苏拉威西岛存疑,说明如下:

  现在很多车都可以跑到两百公里每小时,大货车时速就算低一些,也能超过100公里每小时


  片中的运载车那么大,看起来很稳,考虑到科技稍微发达一些,时速两百以上,甚至三百也不奇怪,那么你就可以来算算了


  片中到处是冰原,所以和高铁专用路也没用太大的区别,因此从北京到上海五小时并不奇怪,如果是这个速度,从杭州直接走冰封的东海,一直到菲律宾再到苏拉威西,一天时间是没有问题的


  如果采取杭州-台湾-菲律宾-苏拉威西这条路线的话,距离是3600公里,按照时速280km/h计算,十几个小时能够到达


  剧中运载车中途加注燃料,说明仍是内燃机结构,因为内燃机变速箱等机械结构稳定性强,适合零下80℃的环境


  从右侧车轮和人的比例可以看出,轮胎直径应该在2米以上


  但是剧中一句台词把小编逗乐了:“离合档位手脚动,脚重手轻次序清”,难道吊炸天的运载车是手动挡?看来手动挡能够拯救世界哦,所以开手动挡的同学们,你们是人类的希望!


  巨型轮胎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已经不适合传统机械传动,应该是内燃机(燃气轮机)发电+轮边(轮毂)电机驱动车轮


  其驱动方式应该是这样的:内燃机带动发电机,电力经过电缆传输到每个车轮附近,车轮由轮边电机或轮毂电机驱动,每个车轮都具备单独驱动和转向能力。

苏联MAZ-7310运输车(白杨战略导弹车)电驱动轮毂


  即使在今天,全轮驱动全轮转向也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新技术:德国工程机械制造商ETF(欧洲卡车工厂),专门研制新型矿车,配备全轮驱动和全轮转向的功能。







  在固定途径的长期运输中,当然是传送带或者轨道运输的效率高,使用卡车绝对是最低效的,不过汽车能产出剧情


  尽管从与人体的体积对比不难看出该车的巨大,不过该车的设计仍然不难看出当代重载军用车辆的影子




  运载车上有二十多个屏幕,上车要插卡启动,之前屏幕是黑的,插卡后所有屏幕都会点亮,显示运载车的车速、油量、水温、运行状态、导航系统、驾驶员信息等。

  这些内容在每场戏、每个镜头中可能都不一样,制作及控制难度可想而知。


  运载车上的所有电子屏幕,都设计了专门的交互界面,是可以真实触碰的。

  车上主屏幕显示的是:北京市第三区交通委提醒您: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苏州交警已经用上了:



  关于导航:

  我们现在的汽车导航都是基于天上的卫星定位的,但是人类在没有卫星的时代是怎么导航的?难道那时我们就没办法准确抵达目的地么?

  电影中从矿场到发动机的具体路途是固定的,驾驶员凭借地形导航就可以完成运输任务

  古人或者近代人类可以使用星空、太阳导航,甚至六分仪

  我们还能使用惯性导航系统,比如陀螺仪

  在地面建导航基站也是个方法

  关于运载车道路及运输可能性问题:

  人类进入地下城已经是很漫长的过程了,地球停止都用了42年,人类都建了1万多超大发动机,每个发动机之间的交通和物流肯定都已经考虑了,正常的地球流浪过程中,这些机动车通行应该是没问题了。

  冰缝大峡谷里行走,也就是已经很成熟的路线也很正常,只不过现在因为行星发动机熄火了,发生意外地表环境又发生变化,造成运输火石很困难。




  大概很多影迷觉得这个方向球很稀奇,其实,电影里汽车轮胎可以原地360°转向,方向盘用圆球也就不奇怪了

  汽车方向球技术可以大幅减轻驾驶重型车辆的身体负担,可以让更大年龄区间的驾驶员承担驾驶运载车的任务

  运载车采用了全轮驱动(轮毂电机)和全轮转向技术,可配合方向球的操控,从而实现车辆360度原地转向甚至车辆横移等更多转向操作。


  其实这也算不上什么科幻感,没有自动驾驶、依旧驾驶员操作就已经很保守了,当然了,地球停止自转,卫星都失效了,也就没法导航了

  方向盘改为方向球可以显著减小人体力量负担,方便年纪更大的人开车,结合吴孟达的角色七十几了还在开矿车,就很好解释了,在那个背景下工作到老是正常的,所以相关配套科技也会考虑到老年人工作的情况。


  通过前后左右移动球体来驾驶车辆,方向球类似鼠标轨迹球或手柄的集中操纵单元,球心大致定义了车辆运动中心,摆动方向球的位置相当于给出了驾驶方向意图,从而可比较轻便地实现一些恶劣路况下的大幅度转向。


  运载车是真实制作,车身框架仍然采用飞机、动车所用的航空铝合金,车身则采用新型复合材料,既能控制重量,又能在颠簸时保持稳定。

  用球状机构控制载具在其他科幻作品里出现过,左右驾驶位各有主副两个方向球,增加了系统的安全冗余。

  方向球与转向轮之间并非机械直接,运载车的转向系统应该是电传动或线控技术,从而使得操纵省力。

  运载车与宇宙空间站的设计精细到仪表盘的每一处细节

  方向球有其自身优点,方便驾驶之类,但是风险应该也蛮大的,比如太容易脱手:剧里山崩地裂的场景,用这种球形居然还能正常行驶,操作起来还是有相当难度的

  方向球由于各个方向的自由度较多,加之运载车在糟糕路面行驶而车身随着路面起伏颠簸,想要稳定操作把控方向球的难度反而更大,上手也会很慢,所以影片中说:"正儿八经学五年才能上路"...!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本网注明转载文章中的信息仅供用户参考。凡注明来源“运输人网”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均不得转载、摘编或使用。联系邮件:master@yunshuren.com

点击关键字阅读相关文章: 文章来源: 驱动视界
阅读
收藏 收藏

评论

评论内容最少2字,最多200字
check in
同步到在路上
report
图片
热门活动
品牌车系用途
推荐品牌
精选车系
说说你的看法 说说你的看法...
join favor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