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号”的大门开启 最强大电商智能仓群启用
2019-06-06 11:13:30
在这里,1分钟,分拣机器人累计可奔跑196200米。在这里,1分钟,智能设备能为商品拍照320000次。在这里,1分钟,智能大脑可为机器人计算千亿条路线。在这里,1分钟,智能拣货系统能帮员工少走67㎞“弯路”。这里,就是京东物流亚洲一号。
618全球年中购物节期间,京东物流启用亚洲电商物流领域规模最大的智能物流仓群,全国23座亚洲一号智能物流园区投入运营。也是在今日,“亚洲一号开放日”也如期举行,北京、武汉、上海、沈阳等核心城市的亚洲一号全面开放,规模化、全景式的展现出京东在智能物流方面的先进性和科技实力。
小编受邀参访了北京亚洲一号,亲眼目睹了京东物流自建的这项亚洲范围内建筑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现代化智能物流项目。
走进北京“亚洲一号”
回看过去,2014年,京东物流第一座高度自动化、系统性的超大型智能物流中心——上海亚洲一号正式投入应用,成为了京东物流智能化建设的第一个里程碑。到如今,短短5年间,京东的亚洲一号已经从当年的上海1座扩展到上海、广州、武汉等全国各大城市的23座。
此次,物流指闻参访的北京亚洲一号物流园区,位于北京市大兴区魏永路。主体建筑由北至南分别为1、2、3号库,其中1、2号库为仓储库区,3号库2楼为订单集中复核、包装区域,3号库1楼为包裹分拣中心,整体园区设计主要用于3C数码类等小件商品,订单覆盖华北地区。
和其他地区的“亚洲一号”相比,北京亚一将人机CP创新物流模式应用在货到人系统、智能Shuttle系统、大型分拣线、黑灯仓库等场景中,实现了人与机器混合作业的大范围应用,这也使得其可以实现日常每天订单量在10-15万左右,大促期间日订单量可以达到50万单,而其全部员工却只有500人左右。
就技术角度看,在长期的探索中,京东智能物流通过亚洲一号的建设形成了三项最重要的技术创新,分别是硬件、软件和人机CP创新作业模式。
硬件
所谓硬件即自动化设备,仓内的自动立体仓库、无人分拣中心、天狼仓、地狼仓、智能分拣线等成为每个亚洲一号的镇仓之宝。所谓地狼系统,是一种简单的“货到人”的模式,与之前传统的人工拣货的,最大区别是,它把货可以直接送到操作员的身边。
京东自主研发的“地狼”AGV机器人,可以自动搬运整组货架,在行驶过程中,机器人可以自动规划路线、排队、躲避障碍物。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北京亚洲一号可以同时运转大约200台AGV机器人,拣选效率是传统人工拣选的2倍左右。除了地狼系统,北京亚洲一号还应用了智能Shuttle货到人系统,相比前者,它的效率更高。
Shuttle是一种智能化水平非常高的货到人系统,主要实现入库、存储和拣选的功能,周转箱存储位总计约为43000个,设置6个拣选工作站。拣选工作站采用人体工程学设计,箱位倾斜30°放置,采用无差错分拣理念管理操作流程,每人每小时最多可达到1000次抓取的作业效率。
北京亚一的Shuttle设备占地数千平米,高19层,穿梭车通过巷道进行存储及拣货操作,其存储密度是常规货架的3倍以上。相比常规人工拣货,效率提升了6-8倍。穿梭车负责平行方向的搬运,提升机负责上下方向的搬运。
而这也大大减少了员工的作业量,举例来讲,以前,一个拣货员每天在仓库里不停奔跑可能也只能拣货2000件;而现在,通过操作shuttle智能系统,每天无需走动即可完成拣货工作。
除了以上两种设备,物流指闻也在分拣区域看到了适用于中、小件型的包裹分拣的交叉带分拣机系统。配合全自动供包形式,可以最大化降低人员投入,提高分拣效率。据悉,此套设备呈环形交叉带共计350米,此线路分拣速度,对比传统人工分拣模式提升了10倍以上。
软件
如果说以上硬件是亚洲一号百万级订单处理能力的躯体,那么软件则堪称是亚洲一号躯体中的灵魂。消费者的每一次下单,其背后都需要数百次数据的处理,业务复杂度令人震惊,亚洲一号统管全局的“智能大脑”(即WMS系统),在分布式架构,在数据库优化,在关键服务优化,在降级限流、在全链路压测、在监控等方面的技术突破,使得其具备了高可用、可扩展、弹性的能力。而为了更好的应对订单高峰,其在智能排产、包装耗材的智能推荐、拣货路径优化等方面进行了诸多创新。
智能排产,即由智能大脑代替人工,统筹计算每个订单的生产和配送时间,对订单的处理进行优化组合,结合了电商物流全供应链生产的各个环节,利用AI进行产能计算,控制订单有序生产,同时为用户提供更精准的物流服务。以单仓某工作日的生产情况为例,智能大脑自动分配订单8693单,组建集合单数602个、商品件数13780件,智能排产的占比从33%提升至64%。也有数据统计,智能排产的功能上线以来,京东物流的大促催单率同比下降8.2%,大促履约率同比上升10%,商品经济损失减少约6000万。
而“精卫”是京东物流在包装耗材推荐方面的一项创新,它可以将运营规范标准化、配置化、可视化,根据不同订单类型、商品配置的包装类型自动计算当前包装类型下匹配的耗材型号,确保纸箱、包装袋等包装物的精确使用,让每一厘米纸箱都能发挥它的价值。数据显示,2019年3月,在北京3CA数据通讯仓1号库,通过“精卫”进行的耗材推荐准确率在96.5%以上。
人机CP
之前业内外经常有声音“机器人换人”,以大规模应用人工智能和无人科技的京东物流亚洲一号看,真的不需要员工从中工作了吗?在重复枯燥的物流作业里,又如何留住90后年轻员工的心?
从京东亚洲一号实践看,一方面新设备需要高学历高文化程度的技术人员迅速提升专业技能,走向管理岗位;另一方面,大量的产业工人不再只是从事搬搬箱子、打个包这样的枯燥且重复性的劳动,而是要转型为掌握新技能的产业工人,让机器人帮助人承担最辛苦的那部分工作,让人管理机器人并承担机器人不擅长的工作。
为此,京东物流于2016年启动了云梯计划。该计划旨在针对未来亚洲一号、中控组负责人、自动化仓专业系统人员以及专业设备人员进行重点培养,涵盖了行业内领先的专业技术和管理经验。云梯计划因其极高的人才筛选门槛、理论和实战经验丰厚的专家讲授团、独一无二场景式授课,魔鬼式的训练方式等特点,被称为“物流界MBA”。
目前,京东物流共培养了近500名高端技术人才和工程师,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他们从入门级的技术人员成长为物流精英,也为亚洲一号、天狼仓、地狼仓、无人仓、无人分拣中心的高效运营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进而间接推动京东的智能物流用四五年时间走过了别人40年的发展历程。
另一方面,为了让新员工快速上手、熟悉业务,京东物流还精心打造了一套智能化的物流培训课程,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和效果。其中,京东物流通过倾心打造“人机CP”,让精英员工与先进科技完美结合,也创造着更加出色的业绩。“1天之内,我们3个员工完成了24000件商品的拣选,其中两个90后,一个80后,最小的只有21岁。整体效率比以往提升5倍以上。”
不只护航“618”
据京东物流方面介绍,目前,所有亚洲一号单体仓库的订单日均处理能力在10万以上,广州、武汉、昆山等智能仓库的日处理能力在百万量级。无论是自动化立体仓库、地狼仓、天狼仓、智能分拣机,其运营效率均是传统仓库的至少3倍以上,一些应用成熟的机器人,自动打包机的订单处理速度更是传统仓库的5倍以上。作为亚洲电商物流领域最大智能仓群,它们向全国乃至全球展示了中国物流黑科技的巨大能量。
不仅如此,亚洲一号的大规模启用,对京东物流供应链一体化模式的创新有极大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多年来,京东一直采取两级库存部署的逻辑,在北京、上海、 广州、 沈阳、 西安、 成都、 武汉等大城市建造超大型的物流中心,这样的物流中心地处全国性的经济中心,品类齐全;同时,京东通过对于海量消费数据的分析,将畅销品部署在离消费者最近的前置仓,保持最低的库存天数,并向前置仓定期补货,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换句话说,京东物流之所以能够实现高效履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仓与分拣中心、分拣中心与配送站的距离是否足够短和科学。
以武汉亚洲一号为例,在三年前,京东物流在武汉的仓库和分拣中心是分别独立运营的,地理位置相距10-20公里,长途运输和装卸货物导致运营成本的增加,而随着武汉亚洲一号的落地,仓库存储和分拣中心被统一规划在这个园区,省去了长途搬运的麻烦,同时,集中式规模化的订单处理方式提高了运营效率。据了解,相比三年前,京东在武汉的订单增长了3倍以上,仓库和分拣中心的建筑面积却只增加了约1.5倍。
而以上创新举措不是孤例,在上海,京东物流建成全球首个全流程无人仓;在昆山,京东物流建成全球首个场内全无人分拣中心;在广州,亚洲一号屡屡创造单体仓库日处理订单的峰值记录;在武汉,国内首个将大型冷链货到人系统应用于物流中心;在西安,中国西北区最大的智能物流中心投入使用,成为一带一路起点城市中的超级物流枢纽;在重庆,京东将智能园区建设在群山环绕,地势崎岖的山河之间;在沈阳,中国实力雄厚的老工业基地与最前沿的物流黑科技进行完美结合……
今年618大促,京东物流全国23座亚洲一号智能物流中心都将参与保驾护航,以软硬件一体化基础设施和人机CP的创新作业模式应对海量订单,形成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沈阳、西安和杭州为中心的八大物流枢纽,促进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中部经济圈、海西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东北经济圈、西北经济圈全国八大经济圈供应链效率的全面提升,涵盖3C、数码、家电、日用百货、美妆、生鲜等品类。
这也意味着京东物流围绕“830战略”,搭建高效协同的全球智能供应链基础网络(GSSC)取得了重要进展。对于京东物流亚洲一号来讲,这一切不是结束,而是依然在路上:按照计划,未来五年京东物流还将在全国30多个核心城市陆续建造亚洲一号,实现对全国各大省、市、区、县的全面辐射。
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