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日渐普及 5类信息拉开快递业数字化大幕
2022-04-18 08:54:49
随着行业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升,许多新的技术日渐普及,许多新的商业模式也在诞生或裂变,这些应用与创新无一例外都对行业的数字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幕已经拉开
按照邮政法对快递的定义,快递主要分为四个作业环节,包括收寄、分拣、运输、投递。在这四个环节中,新技术的渗透和运用有深有浅。比如在分拣领域,自动化分拣在主要的分拨中心已经普及,正在向小型分拨中心渗透。在收寄领域,智能快件箱等智能辅助设施收件已开始试水,但规模仍然较小。
在投递领域,智能快件柜和各类驿站的投递比例已超三成,并且还在增长。无人车和无人机在投递和运输环节也正在展开积极的试验。这些智能设施设备在全环节大规模的应用,促使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早早拉开大幕。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摸索,有必要回头审视这些数字化成果,以便更好地推进行业的数字化进程。
以数字化程度最高的分拣环节为例,下面逐一分析行业数字化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自动分拣设备实现自动分拣的直接依据是企业广泛使用的三段码或四段码。这种分拣是最科学的,因为它匹配了企业的作业架构,能够实现快捷地将包裹分拣至距离收件人最近的服务机构甚至快递员。以邮政企业的四段码为例,第一段为收件地的省级分拣中心;第二段为收件地的区县;第三段为区域内的投递局,也就是距离收件人最近的邮政服务机构;第四段为道段,通常由一至数个快递员负责,到这里基本就可以确定是哪个或哪几个快递员为客户负责投递。经过两至三次自动分拣,包裹就可以精准地到达快递员手中,再由其投递给客户。
虽然四段码是自动分拣的直接依据,但四段码的生成却直接依赖于地址。将系统中的文本地址转换成四段码,目前有两种主要方式。一种是大数据学习机制,采用历史妥投数据,利用人工智能进行深度学习。历史数据越新,影响权重越高,无需手动维护地址与道段的映射关系,计算结果与实际生产趋同。
但学习有个过程,一个新的道段划分之后,机器约需一周才能实现精准匹配。这种方式主要由菜鸟和拼多多平台提供。另一种是电子围栏机制,即首先将收件人地址信息转换成经纬度信息,然后将其与道段电子围栏进行匹配。菜鸟、拼多多和腾讯电子地图均提供上述服务。
采用两种方式各有优劣,从邮政企业的实践来看,准确率却差异巨大:大数据学习机制的匹配准确率在95%以上,电子围栏机制的匹配准确率不超过50%。大数据学习机制虽然准确率高,但维护成本也高。电子围栏机制虽然简单,但准确率又不够。其实造成行业目前这种困局的,主要还是底层数据没有实现数字化,文本信息在转换成四段码的过程中存在信息错漏。为应对这种情况,国家邮政局立项了“寄递地址编码规则”国家标准。相信不久之后,统一规范的数字地址一定会在行业得到全面应用。
5类基本信息
但仅有数字地址显然是不够的,全面数字化需要做好需求分析和顶层设计。笔者以为,从服务生产、数据开放共享和利于行业数字化监管等三个层面考虑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全面梳理行业发展所需数字信息是一种可行的方式。
数字地址信息,包含寄件地址和收件地址。通过数字地址,可以实现路由规划、自动分拣,分析流量流向,满足签收返单(寄件人要求将签收记录返还至寄件人的新业务)和电商退货等业务的需求,便利逆向操作。
寄件时间信息,方便控制时效。在后续任一环节的扫描,都可以根据收件时间计算到达时效,对于时效迫近的快件可以安排优先通道。
寄件人和收件人通信信息,方便投递。以江苏为例,目前通过智能快件柜和快递驿站投递的快件占总件量的35%,并且还在持续增长。通过智能快件柜和驿站投递的快件,均需向收件人手机发送取件码。收件人的通信信息已成为完成投递必不可少的基础信息。考虑到逆向业务的存在,寄件人的通信信息亦必不可少。
寄件人的身份信息,考虑到实名寄递的法律要求,寄件人的身份信息为必备信息。
品类信息,考虑到操作性可作简单分类,比如1为文件类,2为物品类。做好品类粗分利于企业后续进行分类操作,也利于管理部门分类实施安全监管。
除此之外,还有业务类别信息、重量信息等相关信息,但考虑到业务类别各企业分类不同,内容庞杂,重量信息有时在收寄环节难以及时取到,从可操作性考虑,暂时可以不予考虑。至于保价、易碎等信息也可加入,但上述5类信息是必备信息基础信息,其他信息可以作为附加信息编入。
上述信息在收寄环节,通过快递员的操作或者寄件人线上下单,均可轻松取到,满足可操作性的要求。比如,数字地址通过快递员巴枪实时定位、寄件人地图点选或者预先取码可以生成,寄件时间由下单时系统自动生成,寄件人和收件人通信信息为下单时登记或预留的手机号码,寄件人身份信息为下单时快递员验核的或实名认证的身份证号码,品类信息为下单时快递员或用户勾选的品类信息。
以上信息均为数字信息,均可按一定规则排列,并予以加密,在收寄环节实时打印输出在面单上,供后续任一环节用智能设施或设备进行读取。
未来应用畅想
如何有效运用上述5类基本信息?我们可以分别从服务生产、数据开放共享和利于行业数字化监管等三个方面逐一展开分析。
首先,有了这5类基本信息,生产作业中自动分拣、智能投递、流量分析、时效控制等基本智能作业需求都可以满足,一些新的作业模式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
其次,将这5类信息全部数字化加密打印在面单上,由智能设施设备直接读取,而不是通过复杂的系统对接来获取数据,将有利于行业数据开放共享,防止数据垄断。以末端为例,现在快递员无论是投递到智能快件柜还是驿站,都必须首先与各家快递企业或者相关数据服务商的信息系统进行对接。快递员扫描的快递单号,是一串无意义的数字,只具有检索作用并不能直接提供信息。
通过快递单号检索,从相关快递企业或数据服务商的后台获取有用信息推送至智能快件柜或驿站,从而高效完成投递。如果设备断网或者企业之间存在纷争互掐数据来源(比如2019年轰动全国的丰巢与菜鸟数据大战),则末端投递必须依靠快递员手工输入,其作业效率大大下降。
现在这些信息直接打印在面单上,智能设施设备可以直接读取,不需依赖后台的系统对接和数据互通,在保证效率不降低的前提下防范了数据垄断,推动了行业数据的开放共享,为后续的共享式生产作业奠定了数字基础。尤其在农村地区,开展共同配送将省去系统对接的工作,更加便利高效。
最后,从数字化监管的角度来看,这5类信息达到了监管的基本要求,管理部门可以实时掌握流量流向,分析研判服务质量,检查实名收寄质量,杜绝虚假实名。通过建立敏感信息库对敏感快件加强安全检查,从而有效防控毒品、枪支弹药等违禁品流入寄递渠道。
通过改变信息的获取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数字化监管的效能,主要表现在:一是5类信息统一的编码规则可以帮助监管部门获取格式和内容统一的监管信息,避免信息格式杂乱、内容不一带来的困扰。现在管理部门通过与快递企业的系统对接来获取相关信息,复杂的系统对接,加大了信息监管的难度。二是统一的数字信息为数字化监管带来可能,极大地提高监管的精准度和效率。
以末端备案为例,现在备案以企业主动申请为依据,现实中存在大量未经备案的末端网点,不利于行业监管。在统一数字信息标准的基础上,使得给终端设备发放电子许可成为可能。
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