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9岁的于海深来自安徽,是北京市德盘物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过去25年,他在物流行业摸爬滚打大半生,终于为自己拼得了一席之地。
物流里有“大学问”
于海深幼年家境贫寒,为谋生计,还未成年的他跟随叔叔来到上海,在朝阳停车场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从最基础的清点货物开始做起,他一边学习,一边成长。
到2005年,26岁的于海深买来了第一辆卡车,和朋友一起合作开了一家物流公司,从事大件运输。
“物流,看似是货物从A点到B点之间简单的位置移动,但中间有太多的学问。打工这几年很苦,但也帮我积累了很多经验和专业知识,让我在创业路上走得更加坚定。”
2012年,大件运输市场遭遇寒冬,于海深果断着手转型,开始进军专线市场。
当时,整个公司只有一台车跑专线,没有人脉、缺少资源,前景并不被看好。但于海深坚信,专线才是公司的出路,他亲自上车,以时效性和优质服务为抓手,慢慢把专线业务做了起来。
2015年,他将公司重组更名为德盘物流有限公司,彻底转型专线物流,主要跑北京到成都、重庆两条专线,承运的都是药品、汽配件、电子等高附加值货物。到目前为止,德盘物流拥有专线运输车十辆,全部为高端进口重卡,且全部为自营车辆。
拒绝价格战
从无到有、从一到十,德盘物流正在一步步成长。于海深始终相信,在专线市场,只有时效和服务才是生存下去的根本保证。因此,他多年来始终坚持用进口重卡并坚持自营。
服务至上,一直是于海深赋予德盘物流的经营理念。他认为,现在很多专线公司产品单一,提供的运输服务也基本相同,导致各个专线都没形成差异化的优势。对于客户来说,使用哪家公司运输都一样,专线企业的竞争力普遍比较弱。
在这种背景下,价格战是最常用的竞争手段。但价格战打了一遍又一遍,企业能够获得的利润微乎其微,都在为生存而战,更难提发展。所以,专线企业一定要逃离价格战这个恶性竞争的圈子。
“从北京到成都专线,我们按照正常单程收费定价18500元,不管给谁都是这个价格。我不打价格战,但是保证时效和良好的服务,没做好就给客户相应的赔偿。公司有自己的车,有做好服务的心,所以我们有信心做到。”于海深说道。
做专线擅长做的事情
整体来说,现在的专线市场依旧是“散小乱差”的状态,有的管理者没有足够长远的规划,企业定位并不明确,不仅要在前端把控货物,中端负责运输,还要担心末端的落货及配送。
然而,于海深明白,大而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成本摆在那里,业务垂直才更具竞争力。近几年,许多快递公司都开始扩宽业务,进军100公斤以上大包裹领域,于海深觉得这对于专线来说是一个好机会。
他认为,专线原本就更擅长大包裹运输,但在前端货物收集、末端处理甚至是仓储方面都没有大型快递企业的规模效应,专线可以与这些大型企业合作,各自完成自己擅长的事情。将效率提上来了,自然也会有更好的发展。
于海深表示,“专线的未来,一定会像快递、快运一样走向正规化和集约化。现阶段,做好只有专线能做而其他企业做不了的服务,把专项业务做深、做窄、做细,找准定位,完成从生产型企业向品牌型企业思维转变,才是生存下去的关键。”
因此,面对客户需求多样性、个性化、碎片化的现状,德盘物流将着重培养第三方物流的服务能力,服务品质走向定制化,提供整体物流运作方案,早日实现打通京津冀到川渝地区所有二线城市专线物流通道的目标。